新闻资讯演示站欢迎您!

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写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

2024-03-05栏目:新观点
TAG: [db:tags]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我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撰写这篇文章。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我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写下这篇文章。今天是2024年2月26日,首个展示商文明的国家重要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您将看到高墙上刻着一行引人注目的大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中记载,这九字箴言是商王汤的盘铭,展示了一个民族持续改革创新的态度和进取精神,展示了中华文明在历史中的延续创造和传承弘扬之道。

揭开文明的神秘面纱 百年的探寻

河南安阳小屯村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殷墟遗址所在地。洹水自山中流出,穿过殷墟,然后蜿蜒远去。

洹河南岸,是殷墟宫殿宗庙的遗址。地上的建筑早已湮没无存,但是50多座形制宽大的夯土建筑的基址,足以令人想象三千多年前的王朝盛景。

右图显示的是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右侧)和殷墟博物馆新馆(无人机拍摄,2024年2月23日)。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安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在这里,兴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备受瞩目的文字文明以及蓬勃发展的手工业等,共同铸就了早期中国的辉煌篇章。

涧河以北,殷墟王陵遗址

作为中国墓葬王陵制度的起源地,一座座考古发掘揭示了繁荣的遗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后母戊鼎就被发现于此。绚烂的青铜器、精美的玉石雕刻、华丽的马车痕迹,是对商文明的生动演绎。

向东,涧北商城遗址

考古学家们对新近发现的商代晚期大型祭祀遗址感到兴奋。作为商王朝中期的都城遗址,它与殷墟王陵遗址以及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共同营造了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大殷墟遗址保护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工作人员在对殷墟洹北商城出土的陶片进行整理修复(2024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西向而行,以“鼎”为灵感的殷墟博物馆新馆

崭露头角,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对。新馆集中展示了近百年来的殷墟考古成果。

“一直以来我一直向往殷墟,这次来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明,从古至今,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参考。”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的殷墟遗址。

根据木的生长需固其根基。在殷墟,总书记强调要继续重视和加强考古工作,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在考古领域,目前没有任何遗址比殷墟更为重要。”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表示,发现殷墟遗址使商代历史成为可靠的历史,上起1000多年四方文明融合的趋势,下启3000多年连续、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以殷墟为中心,构建了夏商考古文化的时空框架。

经过百年的辛勤努力,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将商代晚期的兴衰荣辱,从史书中的文字变成了刻在大地上的实物,在宫殿、王陵、甲骨文、青铜器、古车马等一件件文物中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勾勒出文明发展的脉络。

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展厅内,工作人员正在修复车马遗迹(摄于2024年2月23日)。这些年,殷墟王陵区、宫殿宗庙区、洹北手工业作坊区等地层出不穷的新发现,为“大邑商”文明的研究揭示了更加详尽的历史脉络。

"新一代考古人需要肩负起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的文化使命。必须在田野中深耕细作,进行孜孜以求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表示。

夯实文化自信之基:重新认识甲骨传承

走进新馆的甲骨文专题展厅,刻在龟壳和兽骨上的文字,在光影映衬下格外神秘。游客围簇在展柜旁,猜测着这些一笔一划的意义,不时传出惊叹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汉字是非常优秀的文字,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与汉字密不可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顺着中国信史的线索,将其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

殷墟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甲骨文无疑是其中*为重要的一类。“三千年而一泄其密”,甲骨文深藏地下数千年,但一旦被发掘出土,依然可以被识别和阅读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贺信庆祝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强调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地传承发展。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提到了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李立新认为,殷商文化和甲骨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关键所在。它们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借鉴,也是夯实文化自信之基,继续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工作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王陵遗址进行发掘作业(2024年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安阳在2020年底积极推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并着眼于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建设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方面进行探索。

2022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以文字为主题,全面建成并全馆开放。在数千件文物精华的支持下,构建起完整的中国文字文化展陈体系系统。

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甲骨碎片得以通过人工智能图像技术的自动缀合。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收集了世界各地的甲骨文著录和文献,建立起甲骨文字形库,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甲骨文动画还原3000年前的战场”等系列创意视频成为网络“爆款”,使甲骨上的文字“动”起来、“活”起来。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展示的刻辞卜甲

甲骨文是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研究和传承甲骨文,是构建现代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任务。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表示。

迄今为止,已有16万余片甲骨文出土,约有4500个独立字词,其中约三分之一已经被解读。为推动中华文明的源头研究,中国文字博物馆*近宣布了破解一个甲骨文字的奖励计划,每个奖励金额为10万元。*近,该博物馆公布了第二批获奖名单,成功破解了两个尚未解读的甲骨文单字。这些发现就像揭开了一个未解之谜的谜底,每一小步的进展都将贡献于商代历史的完整性。

传承与创新 古往今来共襄文明盛举

《诗经·商颂·玄鸟》中曾以热情赞美商朝的兴盛和辉煌。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个得到考古发掘和甲骨文验证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了解3000多年前商代文明的重要途径。

“新馆不仅规模更大,而且在展览内容、设计理念和陈列形式上都有重要创新,与2005年建成的原殷墟博物馆有所不同。”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表示,新馆的展厅面积约为2.2万平方米,展示的文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堪称商代文物展览的*佳选择。新馆展出的珍贵文物中,超过三分之二是首次展出,同时还展示了一系列*新的考古成果。

这是2024年2月26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拍摄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摄影师李安拍摄。

殷墟博物馆新馆利用近4000件出土文物和数字技术,全方位展示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等方面的重要成就。为了增加观众的参与感,车马遗迹展厅采用了边修复、边展示的展陈方式,甲骨文展厅设有数字海报和数字互动环节。

这是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龙形玉玦(拼版照片,拍摄日期为2024年1月9日)。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殷墟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辉煌阶段,城市、冶金术以及文字,文明三要素在这里完全齐备,通过博物馆等形式和载体让国人了解认识并认同我们辉煌的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是文博人的文化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说。

“殷墟灿若星辰的珍贵文物、甲骨文献和考古成果,有助于深度阐释商文明蕴含的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说,新馆的投用,让古代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为宣传阐释中华文明密码、延续中华文化根脉提供了新的支撑。

2024年2月26日,参观者正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内欣赏展览。

通过全息投影、虚拟数字人、多媒体交互等科技文化创意,殷墟博物馆新馆打破了传统展厅的单一静态展示方式,让游客获得更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调动了他们的多维感官。这座新馆展示了3000多年前的殷墟,让它以更年轻的面貌展现在公众视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得到了游客们的高度赞誉。

“殷墟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源泉,其价值及其背后的文化影响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它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王巍表示。

经过下过雪的天气,现在天已放晴。65岁的何永献一大早就来到了殷墟,开始对遗址的重点区域进行巡查。何永献是殷墟所在的小屯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负责文物保护的专业人员。他每天都要巡视殷墟遗址的关键区域。

“小屯是殷墟核心区所在地,每个居民都签了保护责任书。”何永献表示,保护殷墟是小屯居民的重要使命。

“安阳既是殷墟甲骨文化的地标,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地。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承担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基础和底气。为了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我们会竭尽所能。”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表示。

文字记者:John, Alice, Lin

视频记者:Yuan, Ren, Yang

海报设计:Zhang

编辑:Bai, Wang, Jia, Lin, Lu, Xu, Li, Wang, Cheng

统筹:Huang,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