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演示站欢迎您!

上好学、看好病、养好老……这一年民生答卷上写满了幸福

2024-03-14栏目:新观点
TAG: [db:tags]

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回顾过去一年,代表委员们的议案建议和提案是否已经得到实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无论是在发展领域还是民生领域,我们都期待看到怎样的成绩单。

民生至关重要,关系到每个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孩子的教育、年轻人的就业,老年人的医疗养老,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也是国家的大事。政府的承诺是为了实现百姓的期盼,民生工作的方向就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2023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了民生发展的目标,那么在这一年里,我们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身体状况的好转让人们更加幸福

*近,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纷纷迎来了2024年新的疗养季。去年新开设的上海健康小镇,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健康的生活。

家长 陈宛欣:以前我们小区的孩子上学要到七八公里以外的太平学校,去年新城学校建立以后,步行5分钟左右到学校,孩子到这边上学也很开心。

从小平房到高楼房,从“小院子”到“大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城乡教育差异也在一步步弥合。这正是去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过去的一年,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目前各地已新增优质学校2000所,10万余名“特岗计划”教师,让中西部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

场馆开放时间更长 公共文化更丰富

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越来越多,公共文化生活也更加多彩。过去的一年里,在城市书房里看上一本好书,在乡村博物馆里看一场特展,又或者是在家门口的健身场馆里和三五好友来一场大汗淋漓的比赛,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日常。这也逐渐兑现着2023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承诺。

值此即将到来的春节之际,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个重要文化建筑开放面积已达近90%。城市图书馆藏书数量高达800万册,成为全球*大的单体阅览室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之一。各地的文化场馆也开始变得热闹非凡,人流如织,已成为常态。当前,全国共有3.35万个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包括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等等,这些场馆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服务。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 陈彬斌:2023年老百姓可以去的公益文化场所更多了,更方便了。除了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的优化布局以外,我们还积极推动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延时开放。比如说国家图书馆,现在已经把冬季的开放时间延长到了晚上8点,夏天将会延长到晚上9点,很多新型的公共文化空间是24小时开放。

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而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好医院越来越多了。2023年全国两会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的加紧建设,大批全国顶尖的专家和**的技术下沉到了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确定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医保更加便捷,药价大幅降低

就医更加方便,医保报销也更加容易。2023年全国两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一年内,所有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都可以在线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今年将正式实施新版医保药品目录,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轻超过400亿元的负担。其中,种牙价格一直备受关注。经过一系列价格综合治理,各地单颗常规种植牙的整体费用已经从平均1.5万元降至约6000元至7000元。

养老服务更加完善,居家养老更加可靠

看病有了“医”靠,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是牵动人心。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出台了多项深具积极意义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包括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助餐服务、适老化改造等等。《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实施,全国有70多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经过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加方便和安全。

河南郑州88岁的吴兰田老人,就享受到了社区为他量身定制的适老化改造方案,在床边安装护栏、紧急呼叫器,卧室里还安装了这样长长的扶手。

这一段时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这为所有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这些议题是我们所关注、所涉及、所现实关切的生活方面,代表了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非常欣喜地发现,这些目标和承诺正在逐渐地实现,给人民带来稳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