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演示站欢迎您!

两心同创”强动能——长三角加快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观察

2024-03-07栏目:新观点
TAG: [db:tags]

《两心同创》强劲推动力量——长三角地区加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观察

放眼中国的创新地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象征,备受瞩目。关注这些科技实力的布局,长三角地区拥有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的一半。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以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手推行《两心同创》计划,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创新、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等方面,探索科技创新的共同体建设。这两个科学中心的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创新生态不断改善。

强劲联合,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研究团队正在进行新型显示光学膜的研发试验。这项试验是由"合肥光源"和"上海光源"共同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项目,旨在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提供关键的核心材料和技术支持。

2023年2月24日,科研人员朱健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软X射线成像线站准备实验样品。新华社发

同步辐射光源被称为"前沿科研之眼",是为先进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等领域提供微观观测条件的大型科学装置。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我国建设的第二代光源,而位于上海张江的"上海光源"则属于第三代光源。

展现了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的全貌(无人机摄影,拍摄于2023年9月10日),视角高空。

目前,“上海光源”和“合肥光源”在长三角地区积极融合共鸣,联合打造第四代“合肥先进光源”基于强者联合的原则。

冷用斌是投身其中的追光者。2022年,在“上海光源”工作18年的冷用斌担任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副主任,参与第四代光源建设。

这是安徽省合肥市先进光源的效果图。以下信息是根据新华社报道整理的。

据冷用斌介绍,“四代光源在亮度和相干性方面取得了巨大提升,能够更清晰地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基于两大光源优势的发挥,长三角地区有望打造成世界级光子创新中心。

为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创新,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势在必行。

据合肥市发展改革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处副处长李辰介绍,进入大科学时代后,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推动‘两心同创’成为集聚优势资源、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力共建的重要方式。

中国科研团队于2023年10月11日宣布,他们成功构建了一台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次刷新了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这台“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陆朝阳等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及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的。

国盾量子

2023年7月21日,彭承志,国盾量子的首席科学家,在安徽合肥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展厅展示了“祖冲之二号”同款超导量子计算机。这是一个致力于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我们正在协同推进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开放共享、强化国家实验室合作共建、强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从先进光源到量子计算,为长三角地区提供强大的创新策源能力。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根据《2022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已经提升到247.11分,而且从2011年起年均增速为9.47%。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71.18人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深度融合,催生未来产业

位于合肥西郊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被称为“夸父”,这一装置已初具规模。超导线是制造聚变堆超导磁体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由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

设备调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2023年9月15日,工作人员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上进行了设备调试。周牧摄影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佳敏介绍道:“上海超导科技公司在高温超导产业链上布局完整,能够为聚变设施提供超导材料、精益加工等产业链上游支撑。”该公司致力于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并与参与“夸父”项目的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目前,“夸父”项目中的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大部分来自长三角地区,其中上海电气核电集团、上海核工院等骨干企业是主要供应商。*近,参与“夸父”项目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成立了聚变产业联盟,旨在推动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聚变能源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具备汽车、电子、纺织等强大的产业配套和制造能力,是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该地区拥有众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产业链和创新链相互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了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修改后的内容如下所示:

2022年6月30日,某公司某地基地整车下线。某记者 某摄

2023年6月,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发布了长三角区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建设成果,该线路实现了以上海、合肥为核心节点的数千公里级星地一体量子骨干网环网保护。

邀请上海、合肥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与量子企业面对面对接场景需求,促进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拓展场景应用;举办量子计算产业联盟大会,促进量子计算领域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合肥与上海两地12家单位发起设立注册资本超70亿元的产业协同基金……依托两大科学中心,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覆盖量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生态的完整创新链与产业链,助力我国成为国际量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领跑者。目前,仅合肥就已集聚量子科技企业58家。

根据报道,上海市和安徽省已经达成了一项新的协议,以加强他们之间的“两心同创”合作共建。未来,这两个科学城将利用他们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和产业优势,合作打造一些世界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在量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打造一些未来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化、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共同培育新的业态和模式。

要素聚合,营造开放创新生态

12月5日至7日,第十届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暨“聚变合肥”系列活动在合肥举办。来自国际主要聚变实验装置及聚变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共聚合肥,关注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

这是实验成功后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控制大厅(2023年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聚变能源领域的重要力量。未来我还会继续同中国开展合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资深教授穆罕默德·阿卜杜说。

支持合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牵头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支持海内外优质项目和科技型企业落地,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两大科学中心正致力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建设成为全球*具活力的创新高地。

*近,“科大硅谷”位于合肥的签署了第二批全球合作伙伴合同。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的平台,“科大硅谷”已经招募了30多个创新合作伙伴,包括国内外**的创业投资机构和孵化器等,并在美国硅谷、香港、法国、日本、深圳等地设立了创新中心。

合肥市发改委场景创新处处长张杰表示:“这些合作伙伴通常是科技创新生态圈中的公司,吸引一个通常会带来更多,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的创新能力提升。”

11月底,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举行了首次理事会,G60科技创新走廊九个城市的130多家成员单位共同商讨协同创新事宜。根据计划,该联盟将致力于在九个城市范围内实现科技成果和创新场景的开放共享。

从国际到国内,长三角一体化正加速推动人才、技术、资金、场景等创新要素在更为广阔的领域进行优化配置。

推动跨区域人才培养和共享。上海和合肥两地正在加强合作,支持优秀本科生到对方地区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科研机构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加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协同作用。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聚焦数字技术、量子信息、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探索统一开放市场、相互认可标准规则等方面;打造国内**的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目前,长三角的创新生态不断改进。根据《2022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的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已拥有1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比重近三成。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中,长三角地区拥有233家,占全国比重的46.5%。